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饮食文化 >> 中华饮食 >> 正文

江南各地的粽子

[ 来源:钱江晚报 | 作者: | 收藏本文 ]
  端午节始于周朝,当时有“五月五日,蓄兰而沐”的说法。但端午节的粽子,则要到东汉才出现,当时叫“角黍”。《风土记》中说“五月五日,以菰叶裹黏米,杂以粟,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。煮肥龟,令极熟,去骨加盐豉秋蓼,名曰俎龟黏米,一名粽,一名角黍。”看来当时的粽子做法已经很多,居然还有用乌龟肉做馅的。说起来,在当时,端午节食物很多,比较奇怪的一种是“枭羹”,也就是以枭做成的羹,当然普通人家是不太吃得上的,只有相对简单的粽子,和屈原的传说一起,一直流传下来。

  南方人做粽子,喜欢用新鲜竹叶,据说干叶子绑出来的粽子烧好了竹叶的清香不够浓。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,苇叶细长,所以也出现了小巧玲珑、长不及两寸的粽子。在江南,有很多有名的粽子,比如浙江的湖州粽子,米质香软,其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,上面加一块猪板油。蒸熟,猪油融入豆沙,十分香滑适口。广东的中山芦兜粽,长得很奇怪,像擀面杖一样是圆棒形,馅也花样很多,光咸的就有咸肉、烧鸡、干贝、叉烧等。闽南则有一种很特别的粽子,称为碱粽。做法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(碱液是用植物叶子的草木灰做成的汁液,可以暖脾胃,还可以起到一定防腐的作用)蒸熟而成,吃的时候,加上蜂蜜,尤为可口。

  端午节如果有机会去各地走走,一定要尝尝当地粽子,再喝上几杯黄酒,消一消这六月的块垒。